关于未来的支付方式我们来看看Google做的这个实验
移动支付的出现已经让钱包的存在感降低了不少,但与此同时手机的负担也随之增加,这无形中增加了手机的丢失的机率。你有没有想过,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再前进一步是什么样的呢?
动动嘴就成完成支付
去年 3 月,Google 上线了一款名为 Hands Free 的支付服务,顾名思义它可以摆脱双手完成支付过程——你不需要掏钱包,也不需要拿出手机,只要告诉营业员你打算使用 Google 支付,并报上自己的大名就好了。
Hands Free 听起来有些科幻,但其实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线下版的两步验证。
在使用前,你需要下载 Hands Free 的同名 app,然后添加个人信息和付款账户。当你结帐时,商家的 Hands Free 系统会利用手机的蓝牙、Wi-Fi 和定位数据来判断你确实位于该店附近——这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验证。
然后收银员可以据事先录入的姓名、头像等信息来人工确定你的身份(有点像机场的安检)——这是基于 ID(个人信息)的验证。完成这样的两步验证后,你就可以完成支付微笑着拿东西走人了。
关于未来支付方式的实验
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前景美好的支付方式,Google 却在运营 1 年后宣布它即将停止运营——近日 Google 在其官网发表声明,Hands Free app 将于 2 月 8 号正式停止服务。那么问题来了,Hands Free 为什么不能继续做下去了?
与其说 Hands Free 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商业计划,倒不如说是 Google 一次为期 1 年的实验项目。自去年 3 月上线以来,Hands Free 仅在加州湾区南部的麦当劳、棒约翰和一些当地的商店里完成了部署,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快速扩张的迹象。
当然,Hands Free 所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现实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收银机器的改造和收银员的培训,而相比 NFC 支付,Hands Free 的升级成本要更高。同时说服商家和消费者接受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扫码支付和非接触式支付(NFC)渐渐成为了当下移动支付的主流,当两者和传统支付方式抢占山头时,一方面依靠的是便利性上的优势,另外消费上的红利(推广方式)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。对于 Google 来说,将 Hands Free 维持在一个可控的体量下进行技术论证,显然它更为擅长的工作。
实际上,Hands Free 最终想要实现的愿景是,用搭载机器视觉技术的计算机完全替代收银员的工作(完成 ID 验证),用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收银的效率。
Amazon Go
亚马逊推出的 Amazon Go 服务,它将付款结算、开收据的环节放在了线上,这样用户就会省略掉排队付钱的环节。Hands Free 的启发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将电子验证(地理信息)和生物验证(头像)相结合的方式,这将成为无人卖场走向普及的关键要素。
购物者只需打开 Amazon Go 的 APP,像过机场安检一样,让一个扫描仪器扫描他们的智能手机,门就会打开,然后他们可以选购任何他们需要的商品。举例而言,当购物者从货架上拿起一盒牛奶,系统就会将牛奶的信息录入购物者的虚拟购物车中;而当购物者将牛奶放回货架,这件商品就会在虚拟购物车中被删除。当购物者离开后,亚马逊会结算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关于 Hands Free 停止服务的声明中,Google 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让更多的人使用到这项技术,最后还不忘为 Android Pay 打了一个广告。虽然 Google 并未公布过去 1 年 Hands Free 的运营数据,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 Android Pay 中能够见到更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出现。